王擁軍副校長走進我校“岐黃中國”系列思政課課堂
4月12日,我校副校長、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副院長王擁軍教授走進“岐黃中國”思政課堂,為中醫學子們作題為“大健康與治未病”的講座。王擁軍的授課既帶有思辨色彩又貼近當下國情和中醫科學前沿,着眼“健康維護是新時代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任務”,圍繞中醫在健康領域的“可為”和“何為”層層展開。報告既有戰略高度,也有翔實内容。
上課伊始,教務處處長舒靜簡單介紹王擁軍的基本情況。在聽到王擁軍曾獲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2項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先後承擔過省部級科研項目89項,發表過516篇論文,其中SCI收錄論文132篇,主編專著及統編教材10部時,學生們贊歎不已。王擁軍首先介紹我國當下“大健康”的時代背景,他表示“做科研沒日沒夜地幹,就是要盡早解決疾病健康問題,給人民帶來好處!”之後,就“如何理解大健康”“如何理解治未病”,給學生們闡述當下亞健康和慢性病的現狀,并講述中醫面對這種狀況時所展現的文化自信和學科優勢。王擁軍用現代科學的語言闡述中醫的整體觀、恒動觀、辨證論治和“生長壯老已”理論與觀念,給學生們帶來耳目一新的體會。在講課過程中還發生了一件趣事:王擁軍講課時突然聽到有學生在歎氣,他馬上捕捉到了這個細節,并探問學生歎氣的原因。學生回答說,這種中醫現代化聽上去很不現實,中醫更應該堅持自身傳統。王擁軍真切地對這名學生的存疑精神表示了肯定,更提出“中醫現代研究”和“現代中醫研究”的不同,并對此進行了頗有創見的解釋。他認為中醫應該有現代思維,不能排斥現代思維,并向在座的學生們提出殷切的期望,要善于吸收現代科學成果為中醫所用。其後又相繼有多名學生圍繞講座内容和現代中醫發展等問題提出一些思考和困惑,王擁軍都一一作了解答。整場講座,互動不斷、思辨不斷、歡聲不斷。
該講座是我校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對思政課要求的一次新的實踐。王擁軍的報告緊緊圍繞思政課“八個相統一”的要求,學生們深切感悟到他戰略的思維、科研的精神、專家的責任和做人的學問,收獲滿滿。這場講座不但增強了中醫學子對“健康中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而且賦予了中醫學子更多的人文情懷與奉獻精神。(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