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思維着的精神。
——恩格斯
一個民族要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不能沒有正确思想指引。
—— 習近平
這是一門什麼樣的課程?
這是一門跨界的課程
這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課程
這是一門拓展學科視野的課程
這是一門訓練思維能力的課程
這是一門涵養高尚品格的課程
這是一門彙聚名師大家的課程
這是一門本科生、碩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一體化學習的課程
這是一門需要你深度參與的課程
這是一門你我都不容錯過的課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
上海中醫藥大學推出的「人類思維的多重向度」課程,正是以問題與案例分析為導向,采用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鼓勵學生閱讀經典文本,關注現實問題,領會時代精神,開啟思維之光。
通過搭建“大課堂”、“大平台”、“大師資”,課程帶領學生關注理論與實踐相聯動,通過小組研學、課題研讨、師生互動等方式展開課堂實踐,助力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課程的最終目标是通過多維視角的思考與讨論學習,幫助學生構建起多元思維模型,綻放思維之花,成長為能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01
課程緻力于通過對人類一直以來所思考的根本性問題、終極性問題、元問題的探讨,引領學生一道打開一扇又一扇知與未知的窗戶,拓展學科視野、訓練思維能力、涵養高尚品格。
02
課程涵蓋哲學、醫學、政治學、倫理學、邏輯學、美學等“跨學科内容”。
03
課程由來自華東師範大學、上海紐約大學、上海大學和上海中醫藥大學的知名教授組成“跨學科”師資團隊授課。
04
課程以問題與案例分析為主開展探究式教學,鼓勵學生在與經典對話、與教師對話、與同伴對話、與自我對話的過程中,深度融入課程學習中去,形成“教與學”的“跨界協同育人共同體”。
上海中醫藥大學潛心設計,延請名師,由“專業級大咖”來引領學生的學習,打破固化思維,為學生傾情打造一場多維度的思想盛筵。
教授陣容有:
01
過程性考核
占比:50%
形式:出勤+課前、課中、課後任務完成質量
02
終結性考核
占比:50%
形式:學習報告
要求:就課程相關内容,選擇一個感興趣的主題,撰寫學習報告,邏輯清晰,觀點明确,字數不少于3000字
Q
科技人文研究院
21級碩士研究生 陳佳佳
A
老師上的課,如同行雲流水般絲滑柔順,非常的舒服、引人入勝,通俗易懂,非常的好理解,還加深了我對傳統的認識和思考。老師也不驕不躁,翩翩君子,非常的謙和樣子,值得我們學習,非常感謝郁老師的辛勤付出!
Q
基礎醫學院
21級本科生(屠呦呦班) 秦科強
A
感謝老師的講授。在老師的課堂上,我對如何做好中醫藥事業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們對中醫藥的求知是我們的本能,是無關于利益的。然後古人留下的醫療手段就是我們最大的底蘊,值得去發掘,研究。
Q
馬克思主義學院
21級碩士研究生 徐東瑩
A
第一次對哲學有了多方位、具體的理解,如哲學問題是挑戰邊界、挑戰前提的。哲學家個人提出的哲學思想與其時代背景、個人經曆及性格特點都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
Q
嶽陽臨床醫院
21級碩士研究生 董心怡
A
感謝郁老師的授課,讓我有機會了解到人類對知識、認識的理解與發展,從康德四問到人類認識世界的三大範式再到王夫之的“六經責我開生面”,郁老師的課程大大拓寬了我的知識面,讓我對傳統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有了新的認識體會,激發了新的靈感。
Q
國際教育學院
20級碩士研究生 柴田裡咲
A
謝謝課程組的老師們,每節課不一樣的主題,不同領域的專家老師授課,讓我從不同緯度獲得對世界更豐富的認識。很感謝也很幸運我能修這門課,與年級無關的課程内容,更要求了内容的多元與存在意義,希望這門課程能越來越好,體現出更深遠的價值,再次感謝課程組的老師們!
Q
康複醫學院
20級本科生 沈瞳
A
童老師講的課很棒!看得出非常用心的在回答大家的問題,而且用的是比較簡單易懂的話語,下了很大功夫為了讓大家能夠聽懂。很喜歡童老師!也很感謝童老師回答了我的問題,關于分配,确實是沒有最完美的答案,但哲學會一直鞭策我們去尋找更優解,希望在以後的課程中可以繼續在哲學領域的探索,啟發對日常生活更深入的思考。
Q
氣功研究所
21級碩士研究生 侯卓君
A
感謝老師們創造了如此不同尋常的課程平台,突破主流的限制。能夠有這樣一個課程,讓老師、同學們暢所欲言、思維碰撞,是一件很開心且很有意義的事。希望老師們可以一直開設此類“充滿靈性”的課程,祝老師們越辦越好!
Q
基礎醫學院
張黎聲教授
A
課程原本是針對中醫學9年制屠呦呦班定制的,旨在拓展認知的廣度和深度。自己有幸借此機遇,從一線教師需求的角度全程傾聽了7位在哲學界和醫學界有很大影響力的教授分别诠釋的“哲、知、醫、思、政、善、跨”之思,記下了1.5萬字的課堂筆記,也讓自己比對、琢磨和反思多年來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得與失,從感性到理性獲益獲啟良多。
“身處新時代,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需要有大視野、大格局。在新的地平線上,許多确定無疑“原本如此”的信念與感知,會遭遇到“為何如此”的疑問,或“未必如此”的困惑,甚至“不必如此”的否定。願您在本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解心中之困惑,習自我之反思,開多向度之思維。”
本課程選課采用
自主申請+課程組審核方式
掃下方二維碼填寫申請表
課程組将在12月12日前
通過電子郵件發送審核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