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馬青聽:經典誦讀中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

發布者:馬克思主義學院發布時間:2023-07-04浏覽次數:10

 

 

為了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入貫徹教育部等十個部門印發的《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和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等十二部門印發的《上海市“大思政課”建設綜合改革試驗區實施方案》,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第二黨支部舉辦了“今天如何讀經典——經典誦讀師生交流會”。此次交流會旨在立足于改革創新課堂教學主渠道,探索經典誦讀的教學實踐活動,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醫藥文化)的結合,通過黨的創新理論塑造學生的思想精神。

c982950ef5bce97b430e0047d810045

經典誦讀教學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的特色項目。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協作誦讀方式,吸引學生深入學習經典,親近偉人的深邃思想和崇高志向,啟迪正确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

經典誦讀活動緊密圍繞現實問題展開,結合學校特點和中醫藥文化特色。旨在通過更具針對性的教學實踐,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中醫藥文化的結合,促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化和時代化進程中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此主題下,教師推薦了三大類經典作品書目,包括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習近平用典》以及中醫藥經典。學生自行組合選擇經典内容,與建構的理論關系進行誦讀,并通過微視頻的形式進行展示。經過初賽篩選和決賽評委評審,共評選出7個特等獎和10個一等獎。

e53ee54b5ec66da25d51d7064633e70


在頒獎典禮上,師生就“今天我們如何讀經典”、“經典如何與現實相結合”等話題展開讨論,碰撞出新的思想啟迪。

成彥希同學:我們小組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與中醫經典相結合,品讀中醫經典《黃帝内經》與《傷寒論》,我們發現其中所蘊涵的深刻哲理與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思想不謀而合。通過此次視頻制作的學習,我們終于懂得了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倡的“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背後的蘊意,也懂得了團隊通力合作攻克難題的重要意義。在以後的讀經典活動中,我們要汲取馬恩經典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指導、分析和解讀中醫藥經典,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創新。

孫曉晨同學:我在初高中的時候也模糊想過個人志向與多數人的幸福的關系。這次活動中,當閱讀到馬克思在青年職業選擇上所寫的文章時,我有很大的感觸,通過閱讀經典,我與大師的智慧來了一場沉浸式的接觸。在視頻制作中,我們小組不斷地堅持,磨練了我們的心性。理論聯系實際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特點,我們要從經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指導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努力成為優秀的中醫人,傳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

林文輝同學:我們小組認為對中醫藥學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從中醫藥經典中汲取營養。誦讀活動就是我們走出的第一步,我們讀經典、悟原理,從原理出發去研究中醫藥,再引入時代的話題。從環境保護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綠水青山”的話題。我們發現,人需要與天地共存,小宇宙與大宇宙的共存,草木山川、動物之間都存在着聯系。我們選取了正式的服裝去拍視頻,第一次深層次地去研究馬克思主義與中醫藥經典及中醫藥文化的相通性。整個活動讓我們小組凝聚在了一起,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提升。

錢疏影老師:在這次比賽中,同學們給了我很多驚喜。要在浩瀚的書籍中選取三類書目進行研讀,并聚焦到某一個主題,形成鮮明的觀點,是一個學習深加工的過程。完成一個高質量的微視頻,對他們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都是一次鍛煉。通過他們熱情的話語和自我探索,我感受到了青年一代蓬勃的力量與潛力。

顧雲湘老師:經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民族精神的源頭。在經典中閃耀着穿越時空的真理光芒,是我們了解過去、理解現在、洞察未來的階梯,是我們認識清楚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營養劑。經典是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載體。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我們要讀馬恩經典、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紅色文化經典、西方文化經典等等,在經典誦讀中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

馬克思主義學院經典誦讀活動,時刻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技術支持學習,實現信息技術與思政課的深度融合。在教學改革創新中構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實踐場域,在與中醫藥文化結合中不斷加強思政課親和力、吸引力與感染力,并持續打造高質量思政課堂,實現培根築魂、啟智潤心。

此次活動中,醫學倫理學任課教師也與學生就教學内容、教學方法及考核等方面進行了交流,學生充分認識到課程中融入傳統醫德思想内容的必要性及在當代醫學道德中的重要指導作用,通過學習,提升自身人文修養,培育醫學生職業精神,服務于健康中國。                                                

 

 撰稿  錢疏影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