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深化對思政課教師“六個要”要求的認識和理解,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及青年師生的學術素養,拓寬學術視野,激發創新思維,不斷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5月29日上午,我院舉辦了一場别開生面的“馬理論學科青年師生成長座談會”。此次座談會以“學術道路之我見”為主題,特别邀請了東華大學馬院副教授張乂凡以及複旦大學馬院博士陶廷昌分享他們的學術生涯成長之路,為本院的青年師生提供新的視角和啟示。本次座談會由錢疏影老師和徐海峰老師共同主持。
首先,張乂凡老師深情回顧了自己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的成長之路。張老師提到,盡管從教之路初期面臨種種困難和挑戰,但他憑借着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厚興趣和不懈努力,逐漸在這一領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詳細描述了入職頭兩年如何全情投入教學,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讨論等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對馬理論的理解和應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考能力,并最終在師生之間獲得了廣泛認可,也為其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大比武中斬獲佳績埋下了伏筆。同時,張老師強調了學術研究中的創新性和實踐性的重要性。他認為,隻有緊密結合實際,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才能發現真正有價值的問題,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張乂凡老師的分享充滿了激情與智慧,讓在場的師生深受啟發。
随後,陶廷昌博士從他自身的科研經曆出發,講述了自己博士期間學術高産的成功秘訣,分享了如何結合馬理論進行深入研究的方法。陶博士坦言,科研要有問題意識,一個好的選題是科研成功的關鍵。選題應具有創新性、實用性和可行性,同時要緊密結合馬理論學科的前沿和熱點問題。他建議青年師生在确定研究方向時,要關注國家和社會的需求,使研究更具現實意義。同時,陶博士分享了學術論文撰寫的技巧和規範,包括論文結構、語言表達等方面,鼓勵青年學者保持閱讀經典以及頂級期刊的論文的習慣,不斷跟進學科前沿動态,這對提高青年師生的寫作水平至關重要。他還強調了論文發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選擇合适的學術期刊和投稿策略,并在面對學術壓力時保持良好的心态。此外,他還就科研成果的推廣與應用以及學術團隊合作提供了具體而實用的建議。他的分享既深刻又實用,赢得了在場師生的陣陣掌聲。
兩位優秀青年教師以他們豐富的學術經曆和獨到的研究視角,為在場的師生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學術盛宴,他們的分享引起了在場師生的強烈共鳴。互動交流環節,在場師生提出了自己在學術研究中的心得和困惑,與兩位青年教師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大家紛紛表示,通過他們的講述,不僅加深了對學術研究的理解,還激發了自己對學術探索的熱情和動力。
最後的總結環節,錢疏影老師和徐海峰老師對此次座談會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表示,通過邀請外校青年教師分享經驗,不僅豐富了學院集體備課、集體備研的内容形式,還為本院的青年師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術視野和思維方式。未來還将持續推動外校青年教師走進座談會,這将有助于提升本院師生的學術研究水平,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持續發展。
此次“馬理論學科青年師生成長座談會——學術道路之我見”的成功舉辦,不僅為青年師生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還加強了校際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我院青年師生們将在學術道路上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為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