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黨的誕生地’紅色文化傳承弘揚工程及傳承紅色基因”學術研讨會舉辦

發布者:馬克思主義學院發布時間:2024-11-14浏覽次數:10

 

為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紅色基因傳承的重要講話精神,高水平推進“黨的誕生地”紅色文化傳承弘揚工程,1110日,2024年度上海市社聯第十八屆“學會學術活動月”——“推進‘黨的誕生地’紅色文化傳承弘揚工程及傳承紅色基因”學術研讨會在上海中醫藥大學舉辦。

上海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孟煜在緻辭中表示,高校要堅持用紅色基因涵養時代新人,深入推進紅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大思政課”建設,傳承紅色基因,不斷推動中共黨史黨建學學科發展。

上海市社聯副主席、學會會長、上海大學教授忻平表示,學術研讨會議舉辦的宗旨,就是為讓學者尤其是青年學人們能夠站到學術舞台中心的位置。他用彙聚和播撒這兩個關鍵詞對會議精神加以诠釋,希望本次會議給青年以發展的機會,給學術以滋養,給未來以希望

圍繞“推進‘黨的誕生地’紅色文化傳承弘揚工程”,在主旨報告中,上海開放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教授褚勁風從加強保護利用、加強研究傳播、凝聚多元主體、運用技術創新等四方面,詳細闡發用紅色資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現實路徑。上海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中共上海市委黨校教授梅麗紅強調要整合好、開發好、利用好紅色資源,就要突出主題特色定位,提升内涵深度,豐富教學形式。

圍繞“紅色文獻研究與紅色記憶建構”,上海音像資料館副研究館員李東鵬指出,紅色影像可以實現對上海的革命場所記憶價值進行建構。上海社會科學院圖書館副研究館員高明指出,上海解放紅色文獻的研究,有助于推動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工作。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王龍指出,新中國成立前夕的《上海調查資料》為上海紅色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志資料。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團委書記霍鵬韬分析了“五老”融入高校紅色資源育人的路徑和方法。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後茹亞輝闡述了紅色閱兵儀式的形成、演進和啟示。伟德BETVLCTOR李逸寒分析了紅醫精神在融入育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挑戰及路徑。

圍繞“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複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唐榮堂從構成要素、實踐轉化與教學運用三個方面,分析了思政課教師運用曆史資源開展教學的方法和能力。福建農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杜澤宇指出中央蘇區紅色表彰通過互動儀式鍊效應賦能黨群工作。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袁則文從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紅色文化傳播與虛拟空間陣地建設等方面闡釋了偉大建黨精神新時代傳承的路徑機制。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孔亮從雛形-定型-鑄型-完型四個階段分析了100多年來《國際歌》的奏唱儀式。伟德BETVLCTOR王小彤分析了上海城市紅色文化空間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功能存在的問題及改進路徑,盧俊銘分析了李大钊曆史自信的生成、表現和特征。

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高福進教授最後總結表示,本次學術會議為上海的中共黨史黨建學科研究、紅色文化傳承和弘揚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同時也為紅色基因的傳承研究及學術交流彙聚了思想合力。

Baidu
sogou